国内物理机(国内物理机多少钱一个月)
本文目录:
- 1、<"http://#%E5%9B%BD%E5%86%85%E6%9C%BA%E6%88%BF%E4%B8%AD%E5%A4%9A%E7%BA%BF%E7%89%A9%E7%90%86%E6%9C%8D%E5%8A%A1%E5%99%A8%E5%93%AA%E9%87%8C%E6%9B%B4%E5%A5%BD%EF%BC%9F%E7%A7%9F%E7%94%A8%E5%8D%95IP%E8%BF%98%E6%98%AF%E5%A4%9AIP%E5%A5%BD%EF%BC%8C%E7%9C%8B%E6%B8%85%E6%A5%9A%E8%AF%B4%E7%9A%84%E6%98%AF%E7%89%A9%E7%90%86%E4%B8%8D%E6%98%AF%E4%BA%91" title="国内机房中多线物理服务器哪里更好?租用单IP还是多IP好,看清楚说的是物理不是云" "">国内机房中多线物理服务器哪里更好?租用单IP还是多IP好,看清楚说的是物理不是云
- 2、<"http://#%E6%83%B3%E7%A7%9F%E7%94%A8%E4%B8%80%E5%8F%B0%E5%9B%BD%E5%86%85%E7%9A%84%E7%89%A9%E7%90%86%E6%9C%BA%E6%94%BE%E7%BD%AE%E7%BD%91%E7%AB%99%E6%9C%89%E6%8E%A8%E8%8D%90%E7%9A%84%E5%90%97%EF%BC%9F" title="想租用一台国内的物理机放置网站有推荐的吗?" "">想租用一台国内的物理机放置网站有推荐的吗?
- 3、<"http://#%E5%86%8D%E8%BF%87%E5%87%A0%E5%B9%B4%EF%BC%8C%E4%B8%BA%E4%BB%80%E4%B9%88%E8%BF%9E%E7%89%A9%E7%90%86%E6%9C%BA%E9%83%BD%E6%B2%A1%E6%B3%95%E5%8D%96%E4%BA%86%EF%BC%9F" title="再过几年,为什么连物理机都没法卖了?" "">再过几年,为什么连物理机都没法卖了?
国内机房中多线物理服务器哪里更好?租用单IP还是多IP好,看清楚说的是物理不是云
楼主你好。
国内多线机房还是蛮多的,从线路质量来说,确实也分一般,好,更好,不好,等不同级别的,而楼主可以根据自己业务对网络质量的要求程度来找与自己业务更匹配的。国内服务商挺多的,想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也不难,重点找一些在IDC业内做物理服务器时间较久的,各方面资质齐全的,最好是成立有十余年的吧,无论是售后经验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给力一些。不过,还是提醒下,建议尽量选经济发达,地区不偏远城市的多线机房,不要小看这个,更能保障网络速度,稳定性。又比如楼主的访问用户分布是偏向全国各地的,尽量中部或华东地区的多线机房,这个可以根据自己情况,一般来说,访问者距离服务器所在机房距离越近访问越理想一些。
至于楼主问的单IP还是多IP问题,一般来说多线服务器还是单IP更多一些,采用的是BGP技术实现的,而多IP少见,但是也有,个别多线机房,比如接入三条线路,单台机器分配三个IP。个人觉得还是用BGP多线服务器,也就是单IP的,不管是域名解析还是业务部署更省事简单一些,更关键是BGP多线机房大多是采用智能化路由,可自动识别到用户访问线路,挑选更适合的线路来让用户访问,而多IP的就不存在这样的好处了。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但愿对楼主有所帮助。
想租用一台国内的物理机放置网站有推荐的吗?
不用给他国内的物理机放置网站有推荐的吗?你看的物理机放在完蛋的话,他这个应该是还是不错的这个想法,但是它的效果怎么样?还是有待慢慢的考察的,然后这个想法是非常幸运的。
再过几年,为什么连物理机都没法卖了?
“我们的信息化项目原先是基于传统IT架构的,扩容性非常受限,硬件系统上软件和硬件都要配套。”
“现在整个系统全部在云上,全市的资源都是开放的,我们只要管好应用池和软件。如今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服务能力已经有了显著增强。”
这是几天前,在浙江省衢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听到的一番话。在衢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总工程师顾闻看来,以往传统IT设备的局限性正在被云计算所打破,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标配正在向云转变。
无独有偶,在和吉利 汽车 集团CIO王健交流时,他也谈到了类似的话题。吉利目前正在将碰撞仿真结果与VR(CAVE系统)结合,依托强大的HPC资源构建了吉利 汽车 安全体系,“目前的依托HPC系统与软件的匹配调优,效率提升了20%左右;任务排队时间缩短了3倍左右;整个开发周期也大幅缩短了。”
有人会说都2020年了,云计算、大数据早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是在了解到中石化、中国邮政、攀钢集团、新华书店和12306,以及包括衢州、杭州、九江在内的多个云计算项目后,你会发现云的势能正开始在传统行业、政府部门的管理服务中显现出来。而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云计算正在让物理机从企业端加速消失。
云计算得以广泛应用,一方面是因为传统IT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的成本和管理维护难题,另一方面源自企业、政府在管理理念上的提升。
不过,从舆论的声音来看,对于将企业(政府)的基础设施迁移到云端,一部分观念是认可和支持的。但也有一部分观点认为,云计算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取代传统IT基础设施,两者之间仍需要平衡很长时间。
那么,来自一线的企业用户、第三方机构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在和衢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的总工顾闻交流时,他提到了一个感受明显的变化,就是“烟囱”的消失。以往衢州市各个委办局之间的数据是无法共享的,因为大量的系统都散落在各个部门、区块自建的信息中心,形成了信息孤岛。而现在基于云的能力打破了这些壁垒,“整个系统全部部署在云上,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也就是从底层上打通,带来了整个数据使用的便利。”顾闻强调,曾经部门“烟囱林立”的情况,现在已经不见。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过去20年的信息化技术建设,主要是投入在了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ERP等等软硬件上面。于是乎,这也造就了过去数十年IBM、甲骨文、SAP、EMC、HP等 科技 企业的辉煌。但是随着云计算的到来,你可以看到这些巨头也是最先衰落的一批。
多家研究机构指出,基于云计算在硬件成本、场地成本,管理成本和网络成本方面的优势,企业采用云计算后,综合成本能够下降10~30倍。
根据IDC的调研报告还可以发现这样的趋势:目前云计算在全球IT基础设施中占比超过50%,云计算超过传统数据中心成为市场主导者;云计算服务商成为服务器、网络、存储等硬件的主要采购方,硬件设备正在从企业端消失。而埃森哲的报告也指出:企业更多向技术要增长,目前数字化转型投入比过去10年更多,但主要流向云计算、数据智能、中台等建设。
如果从09年阿里掀起的“去IOE”浪潮算起,这场国内传统IT业的交接棒也开局了10年。而最近几年,在传统行业逐渐接受IT基础设施云化的同时,政企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也从类似交水电费一样地按需购买算力和存储,进而向数据智能、中台、智联网、AI的实践及方法论开始探究。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也不是亚马逊、阿里这样的企业用云革了传统IT的命,而是传统行业、政府部门、公众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自发地产生了变革需求。政府要把数据打通并且跑起来,避免市民无谓的跑腿;而央企要做智能和创新、民企要向技术要增长,这些需求的基础都是云技术。可以说,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继续观望和迟疑也就等于放弃了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反过来看,作为国内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如今超过80%的中国 科技 企业、超过一半A股上市公司、超过38%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跑在”阿里云上。当运营商、银行、政务、央企等传统行业开始全面拥抱云计算,阿里云究竟能为他们起到哪些助力?
“向云迁移的过程,需要大家观念的转变。我们原有硬件系统的云化都是滚动地发展,不是说上云之后就一刀切,这需要循序渐进。”顾闻总工说起当年的系统迁移,并不忌讳“阵痛”一词。
虽然今天衢州市的老百姓可以通过一证通办、一网通办等服务享受到极大的便利和效率,但这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几年前的顶层设计、协调沟通、逐步迁移、数据打通、系统搭建等过程,一步一步转过来的。
用顾闻的话说,早在2014年,市里所有的硬件采购基本上就不批了。“在我们项目审批当中,基本上把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先行卡牢了,是在我们顶层设计的时候就先行卡牢。那时候的新建项目,该缓的缓一缓,该替代的替代一下。”
衢州市有关部门在五年前所做的顶层设计,就是坚持“五个一”:一张政务网(全市统一);一朵云(全市统一的政务云);一支数据(数据共享平台全市统一);一个政务中台,支撑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而且是全市统一在推进。
这之后,就是长达五年的转型过程。整个系统的迁移、数据的打通、软件的开发、政务云的运维和保障等等工作,衢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的身边,总会有一个“陪跑”的身影——阿里。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各方都要耐得住寂寞。
衢州市政务云从2014年开始实施,截至2019年底,总共开出去了2100多个云资源。“上云一般都要有2~3年的提前期做准备,一步一步进行迁移,目前大概有90%左右应该都已经切换好了,最后一小部分还在替换。”顾闻强调,当整个政务云上线后,基础资源、硬件资源的支撑也就和软件开发过程剥离开了——软件开发、定制好直接上线;各部门需要多少资源,则可以在线进行申请。
就此,一个数据、系统“烟囱林立”的衢州市IT基础设施,变成了互联贯通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云上平台”。
在阿里云落地浙江衢州、桐庐,武汉、北京以及杭州、天津、海口等众多城市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这种长期陪跑的耐力。也正是这份耐力,让阿里云等到了新旧技术转换的拐点。
阿里云真正攻入传统IT的核心阵地是在2015年的春节,12306使用阿里云来支撑春运订票开始,到2019年达到了拐点:阿里云服务工商银行、中国邮政、浙江“最多跑一次”、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政企项目,阿里巴巴AI每天调用超过一亿次,“浙里办”服务浙江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生于互联网也服务互联网的云计算,已经成为传统IT产业的变革者。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位变革者的使命远未结束,而且随着能力越大,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也在未来五到十年接踵而至。
“类似亚马逊、阿里这样的企业,当自身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向下定义软件的生态(包括人工智能的算法等等)以及数据中心和硬件等基础设施,也就是软件定义硬件、算法定义芯片。”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看来,因为云正在逐渐成为IT的重要底座,很多硬件产品的业态也会发生变化。
“举个例子,我估计最晚十年,服务器就不会在市场上单独销售,而应该是另一种模式,类似神龙云服务器这样的模式。”
刘松将这种变化称为“云在定义一切,一切也在定义云”。而阿里的科学家基于这种理念所勾勒的未来超级场景,呈现出来的可以能是城市大脑,也可能工业互联网,因此阿里要成为一个“翻译者”,能够将需求通过软件、算法向下定义到芯片、硬件、服务器、机房等层面,“现在正是云定义一切的时候。”
如果按照这样的定义去理解,未来整个信息系统的演进,首先是软件定义一切,这是云计算落地后持续发展的前提;其次是底层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底层真正向硬件延伸,即IaaS层反向定义芯片、云服务器、数据中心;最后到PaaS层,包括数据库、AI和微服务等等,直至延伸到应用层。随着云层越来越厚,将不断变化出更多通用技术,用户的门槛也将随之越来越低。
在刘松眼中,未来数字经济的更大变革要看五年、十年后,他将其称为“大科学大技术大产业大 社会 进入大交叉的时代”。这样的产业变革也是阿里这种生于互联网、成长于互联网的企业,与“IOE”等传统IT企业在做云服务时的差别。“到今天为止,无论是IBM还是Oracle这些企业,他们还是没有把互联网当回事,他们的故事其实还是在讲IT思维。”刘松如是说。
如果说未来十年之后的变化太遥远,那么回想十年前,当阿里用飞天系统“去IOE”的时候;再到几年前进入企业级IT市场,阿里云用数据智能、中台、智联网、AI等内部孵化的技术、实践和方法论,帮助政企用户All in Cloud的时候,谁又曾想过全行业数字化变革的步伐会迈得如此之快。
不未雨绸缪,只图眼前的“卖产品”,也就是放弃了“未来”的市场。这,也正是传统IT的短板。
【结束语】
云计算已经发展了十年时间,随着云计算的成熟,整个IT面临着新旧技术的交替,云计算从传统IT手里接棒,开始成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在IT基础设施层面,云VS传统IT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云计算厂商的业务范畴已经从最初的基础设施领域,延伸到芯片、服务器与数据库领域,同时整合了大数据、AI、物联网、区块链与量子计算等最前沿的IT技术,更衍生出无服务器计算、云原生软件架构、软硬一体化设计与智能自动化运维等全新的技术模式。
对于未来那个“大科学大技术大产业大 社会 进入大交叉的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期待。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 科技 圈资讯~
多年 财经 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国内物理机】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引用不当、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正或者删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米安网络立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